職業衛生云飛談之七:也談風險評估

發表時間:2014-01-16 來源:職業衛生網 瀏覽次數: 評論: 頂: 踩:

 風險評估現在在職業衛生領域是比較熱的一個概念,在談到風險評估時,大家往往忽略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可接受水平。離開這個概念,談論風險是沒什么意義的。

企業界在進行風險評估時關注的是生命、財產或設備的損失,這一般針對的是由突發、意外的事件導致的損失。對于長期或周期性出現并在預料之中的損失或危害并不認為是風險,而是可控的事件,也即其防護是能在企業成本中列支的預算項目。

職業衛生風險評估針對的領域包括急性職業病事故和慢性職業病事故。對于急性職業病事故(比如氨泄漏、氯氣泄漏等化學品引起的中毒)而言,當然可以確診為職業病,但在現場處理上,一般都首先認為是安全事故,引用FTA、道化、蒙德或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等方法沒什么問題。但在慢性職業病危害時,這些方法就面臨極大的局限性。一是慢性職業病的產生,沒人認為是事故,當然就不存在什么風險;二是慢性職業病危害劑量難以確定,目前職業衛生計量檢測方面最長時間不過是40h等效;三是慢性職業病危害往往被管理者所忽視,忽視的原因在于投入產生不了即期可見的效益,由此導致管理無動力、資金投入不足。

企業和勞動者對風險的理解不同,也是阻礙職業衛生風險評估開展的原因之一。作為評價機構,我們認為企業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產生職業病是很嚴重的情況了(作為預防性監督,職業病就是職業衛生防護的極端情況,我們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防止這一極端情況的產生)。企業并不擔心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職業病,他想知道的是發生職業病的概率有多大,以及由職業病人導致的損失和增加的成本能否在企業的承受水平之內,值不值得他去投入資金進行預防?,F在的風險評估方法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談論風險評估是沒意義的。對于勞動者而言,他關心的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程度有多高,是造成皮膚瘙癢等騷擾,還是流淚、眼疼等一時性損傷,抑或矽肺等長期、終生性損傷,甚至癌癥?最關鍵的是勞動者也在評估這些損傷是否在他的承受范圍之內。如果這種損害是痤瘡等皮膚損害,即使這是一種職業病,相對于從事這種工作減少的生存壓力甚至由這種工作而來的自豪感等因素,他也并不覺得這種風險不可承受。我們不知道對于企業,對于勞動者而言,他們的可承受水平是什么,因而也就無法滿足他們對風險的需求,我們做出的風險評估也是無意義的。

 

討論帖:http://bbs.zyws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07

我要評論

條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個人意見 驗證碼:

<>
職業衛生網微信二維碼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