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瀝青(Coal Tar Pitch, CTP)是煉焦的副產品,即以煤為原料制得的焦油經分級蒸餾后殘留在蒸餾釜內的黑色物質。從構成上講,CTP 是由芳香烴類、酚類,雜環氮化合物、雜環硫化合物、雜環氧化合物以及復雜的高分子環狀烴構成的一種成分極為復雜的有機混合物。目前已查明的化合物超過 70 余種,大多數為 3 個苯環以上的多環芳烴類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其中 13 種 PAHs 被列入美國環境保護署優先關注的 PAHs,被視為對環境與健康有害的主要污染物。2001 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將煤焦油瀝青列為明確致癌物(I 類),2009 年歐盟化學品管理局公布第二批 15 種高度關注物質清單中就包括煤焦油瀝青, 2013 年我國將沒焦油瀝青致皮膚癌列入法定職業病。
目前,我國現有大中型煤焦油生產及加工企業約 50 余家,年加工能力已達到 600 萬噸/年,其中近 400 萬噸被深加工利用,已被廣泛應用于炭素電極的粘結劑、道路瀝青和屋頂瀝青油氈的制造原料當中,其中涉及的領域分布在煉鋁、煉鋼、炭素工業、耐火材料、建材及筑路等行業。面對如此巨大的生產規模和消費市場,我國 CTP 職業暴露人群的健康問題不容忽略,但之前我國對 CTP 的職業健康危害研究較少,大部分主要集中于對動物和體外實驗的研究,對人群健康的流行病學研究主要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油氈生產企業和炭素企業職業人員的調查研究。
為切實有效地保護煤焦油瀝青接觸工人的身體健康,需掌握煤焦油瀝青的健康危害特征及風險水平,為政府決策及企業、勞動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確切依據。為此,本次通過收集國內煤焦油瀝青的生產、加工和使用量及地區、行業分布等資料,結合對國內外關于煤焦油瀝青的理化性質、毒理學資料、臨床資料、職業人群流行病學資料、空氣及生物材料的檢測等文獻資料的分析,并選取有代表性的煤焦油瀝青生產和加工企業,如對炭素廠、煤焦油瀝青生產廠、油氈廠等企業進行現場調查和暴露檢測,對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和問卷調查,采集勞動者的血、尿等生物樣本進行生物標志物的檢測,最后選用化學物半定量風險評估法和職業危害風險指數評估法對其中 1 家炭陽極生產企業的成型車間和焙燒車間接觸 CTP 的崗位人員進行職業健康風險評估;選用相對危險度(RR)、標化死亡比(SMR)對全國 20 家油氈廠的煤焦油瀝青致癌風險進行評估。
在對上述接觸煤焦油瀝青的企業和主要崗位開展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基礎上,結合國內外對接觸煤焦油瀝青工人癌癥相對危險度和標化死亡比等的研究結果,評估涉及煤焦油瀝青的主要企業和主要崗位的職業健康風險。結論如下:
(1)炭素生產企業、電解鋁廠的電解車間和油氈廠及屋面防水生產企業等接觸煤焦油瀝青的職業健康風險等級為中等風險至很高風險,從事高速公路養護和鋪路工人的職業健康風險等級為可忽略風險。
(2)對炭素生產企業的成型車間、焙燒車間及油氈廠接觸煤焦油瀝青各崗位的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結果顯示:
炭素廠成型車間的調溫工、維修鉗工、瀝青融化工,焙燒車間的調溫工風險等級為高風險;成型車間的對輥工、混捏工、篩分工及焙燒車間的出爐工、備塊工、出裝工、炭黑清理工風險等級為很高風險;成型車間的維修鉗工和瀝青熔化工風險等級為高風險至最高風險;成型車間的調溫工和焙燒車間的調溫工風險等級為高風險;焙燒車間的行車工風險等級為中等風險至高風險。
油氈廠的制氈工、輔助工種的職業健康風險等級為高風險,熔油工、維修工、裝修工和后勤人員為中等風險。
屋面防水工的職業健康風險等級為中等風險。
高速公路養護工和鋪路工為可忽略風險。
根據本次煤焦油瀝青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的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1)對政府的建議
淘汰生產工藝落后、規模小的煤焦油瀝青加工、生產和使用企業,責令職業病防護設施不到位的企業進行整改,對不予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業予以關閉;加強炭素生產企業的成型車間和焙燒車間的操作工、電解鋁廠的電解車間和陽極生產車間的操作工、油氈企業的熔油工和制氈工等高暴露崗位的個體防護和健康監護,并建立全國性的健康監護數據平臺,以便系統隨訪勞動者的健康狀況。
(2)對標準制定者的建議
制定煤焦油瀝青作業人員的生物接觸限值;完善煤焦油瀝青的采樣和檢測方法,能更準確地測定作業人員的實際暴露水平。
(3)對職業人群的建議
勞動者應提高自身防護意識,避免在工作場所抽煙;高暴露崗位工人需加強個體呼吸防護和皮膚防護,如作業時需穿戴長袖工作服、佩戴手套、防毒口罩、防護眼鏡等,進行可能接觸高濃度 CTP 的短時間作業時,可佩戴全面罩防毒面具;接觸 CTP 的勞動者下班后需及時洗浴,并更換工作服;積極參加每年的職業健康體檢,一旦發生健康損害,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正確重視和解決職業健康體檢檢中查出的問題。
(4)對企業的建議
改進瀝青熔化系統工藝,盡可能采用自動化、機械化作業;加強工藝設備的密閉性,降低 CTP 的逸散;針對可能逸散大量的 CTP 煙塵或蒸氣的場所或設施設置通風排毒設施,并通過凈化裝置后排放;生產、加工或使用 CTP 的企業應設置有淋浴的浴室,避免工人由于不能及時清洗而造成自身及家人健康損害。
(5)對學術界建議
開展針對煤焦油瀝青致癌的專項流行病學調查,以掌握我國煤焦油瀝青接觸人群的職業危害現狀;進一步開展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研究,探索早期損害的特異性生物指標。
本文來自: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