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職業病防治

國外煤塵風險評估現狀

文章欄目:職業病防治網 來源:職業病 瀏覽次數: 評論: 頂: 踩:

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有了對職業暴露的流行病學資料和動物實驗的劑量-效應關系的報道,也就是健康風險評價的萌芽階段,主要是通過對有毒有害的物質的鑒定進行健康影響分析,以定性研究為主。20 世紀 70 年代到 80 年代,風險評價研究處于高速發展期,美國原子能委員會(NRC)1975 年完成的《核電廠概率風險評價實施指南》,系統地建立了風險評估的方法。1983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出版的《聯邦政府風險評價管理》提出風險評價“四步法”,即危害識別、暴露評價、劑量-反應關系評價和風險表征,成為了環境風險評價的指導性文件,已被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普遍采用[4]。

美國環境保護局(EPA)針對不同危害相繼建立了致突變、致生殖毒性、致神經毒性和致癌等危險性評價指南、暴露評價指南、化學混合物暴露評價指南和補充指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ILO 和 WHO 聯合發布的環境健康標準(EHC210、 214)提出了化學物暴露人體健康危險性評價原則和人體暴露評價。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B)于 2003 年修訂了化學物質危險性評價技術指南。國際采礦與金屬委員會為采礦與金屬行業的作業人員制定了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模型(Good practice guidance on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國際組織從不同側面規范了環境污染物對人類健康危害的評價技術與方法。有些國家為了預防和控制工作場所的職業危害,依據國際組織提出的指導文件或標準分別建立適合本國使用的工作場所危險性評價模式。澳大利亞 1999、2004 年在澳大利亞標準(AS/NZS)中建立了危險度管理標準。羅馬尼亞 1998 年參照歐洲標準(EN292/1-19, EN1050/96)建立了職業性事故和疾病的危險性評價方法。新加坡針對有害化學物質建立了職業化學物質暴露的危險性評價指南。羅馬尼亞、美國、澳大利亞等評估因素:煤塵 4 國工作場所危險性評價方法綜合考慮了安全與健康兩方面的內容,其危害的后果包括安全事故和疾病[5]。自此,國外已經建立了比較全面、科學的風險評估理論與方法,其中,不少風險評估方法可用于煤塵職業健康危險風險評估。

我要評論

條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個人意見 驗證碼:

<>
職業衛生網微信二維碼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