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6-04-27 來源:職業衛生網 瀏覽次數: 評論: 頂: 踩:
安監總廳應急〔2016〕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各有關單位:
2015年4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全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理論創新研究活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積極響應,按照活動要求,認真組織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理論創新研究工作,共上報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政策法規、職能建設、應急處置與救援、科技創新、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急預案管理、應急評估等方面課題研究成果論文320篇。經論文評審專家組嚴格評審,評出一等獎9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85篇,優秀獎47篇(獲獎論文名單見附件)。
希望各獲獎單位和個人再接再厲,深入學習領會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思路,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研究解決影響和制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瓶頸問題,加快推進理論成果轉化運用,為促進我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事業發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出理論支持和能力保障!
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
2016年4月11日
論文名稱
|
單位
|
作者
|
評定
等級
|
關于深化企業應急救援工作的探索與建議
|
神華集團
|
國漢君
|
一等獎
|
事故應急搶險投入—產出關系探討
|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
|
張興凱
|
一等獎
|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行政執法規范與行政處罰裁量
|
吉林省安全監管局
|
葉偉、楊學寶、劉力巖、門洪濤、申龍勛
|
一等獎
|
礦山應急救援自身防衛實用技術研究
|
山西煤礦安全局、山西陽泉煤業(集團)救護大隊
|
王學彥、趙青云、蘇斌、張祖敬、劉林、田培剛
|
一等獎
|
淺析新形勢下我國安全生產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
|
山東煤礦安監局
|
王端武
|
一等獎
|
推動應急預案編制從“有”到“優”—對開展安全生產風險辨識標準化數字化體系建設試點的思考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雷長群
|
一等獎
|
社會化?;窇本仍犖榻ㄔO標準和服務模式探索
|
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石化應急管理有限公司
|
高子文
|
一等獎
|
生產安全事故預警方法的研究
|
浙江圖訊科技股份公司、浙江工業大學
|
陳新、李振明、王明賢
|
一等獎
|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能力綜合評估研究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公司安全生產部
|
李潔、王洪亮、
高立偉、茍東曉、
夏高忠、李昂
|
一等獎
|
“十三五”期間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制體系研究
|
廣東省安全監管局
|
章云龍
|
二等獎
|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經濟政策體系初探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孫國建
|
二等獎
|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
|
青海省委黨校
|
余永慶
|
二等獎
|
安全生產應急平臺建設淺析
|
山東省安全監管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二等獎
|
|
安全生產應急物資儲備保障課題
|
山西省安全監管局
|
二等獎
|
|
安全生產應急準備與生產安全事故預防的工作邊界與工作范圍研究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
趙玉明、賈輝、
溫瑤、孫源、
趙欣娜
|
二等獎
|
關于加強礦山救護隊建設和管理的思考
|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
|
張安琦
|
二等獎
|
關于煤礦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費用補償問題的探討和做法
|
黑龍江煤礦安監局
|
張茂靜
|
二等獎
|
基于典型情景的油氣長輸管道企業應急能力評估模型研究
|
中國石化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安全監管局
|
朱先俊、袁紀武、
馬浩然、劉坤、
米紅梅
|
二等獎
|
基于熵權未確知理論的煤礦安全事故預測預警方法研究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王洪梁
|
二等獎
|
煤礦水害事故處置中對潛水泵排水系統的改進應用
|
貴州煤礦安監局救援指揮中心
|
葛傳雄、丁發超、
姜學鳴
|
二等獎
|
煤礦專職救援隊伍建設運營模式研究
|
廣西煤礦安監局救援指揮中心、廣西大學資源與冶金學院
|
蒙海生 鄧永勇、
韋堯艦、李曉泉
|
二等獎
|
企業提高現場應急處置能力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殷運良
|
二等獎
|
生產安全事故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問題研究
|
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總裝制造中心
|
余澤民、王海、尹素英
|
二等獎
|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問題研究
|
中南大學防災科學與安全技術研究所
|
王飛躍、徐采抒、
王維
|
二等獎
|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問題研究
|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公司
|
唐智勇、陳新生、
孫貴生
|
二等獎
|
推動我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治化進程問題研究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唐國忠
|
二等獎
|
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構建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標準化運作
|
吉林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劉仁杰、趙忠斌、
鮑雨
|
二等獎
|
應急救援空氣反循環鉆進在新疆的應用研究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
|
白元
|
二等獎
|
中國石油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實踐
|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
|
二等獎
|
|
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運營模式研究
|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公司
|
閔龍、王蓬、
歸會林、劉平治
|
三等獎
|
煤礦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與運營模式研究
|
兗礦新疆礦業公司礦山救護中隊
|
宮慶成、鄭新、
梁可進
|
三等獎
|
中國石油“一普三重”應急預案審核實踐
|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
|
鄒敏、劉景凱、
張作慶、陳高松、
欒國華
|
三等獎
|
強化安全科技支撐 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姚勇
|
三等獎
|
推進企業專職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培訓工作的思考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孔亮
|
三等獎
|
淺析礦山水害事故救援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
|
趙振海
|
三等獎
|
海上溢油應急能力評估問題研究
|
中海油能源發展公司
|
張慶范、粟馳、
安偉、宋玉伏、
靳衛衛
|
三等獎
|
井下災區遠距離自動封閉技術研究及應用
|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公司礦山救援中心
|
于海森、王小林
|
三等獎
|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的礦井安全等級預測及定量影響分析
|
華北科技學院
|
由偉、劉亞秀、
王杰億、林倩、
王玉葛
|
三等獎
|
氯氣泄漏應急技術的完整性和推廣應用研究
|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
|
秦文浩
|
三等獎
|
石化企業風險分析識別與安全應急管理技術應用研究
|
中海油能源發展公司
|
郭延海、陳戎、
魏振生、呂長龍、
王洪亮
|
三等獎
|
樹立科學安全救援理念提升煤礦事故現場應急處置能力
|
貴州省安全監管局、貴州煤礦安監局
|
姜學鳴
|
三等獎
|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脆弱性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
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公司
|
武玉梁、肖前昌、
唐金陵
|
三等獎
|
自由旋轉支撐液壓支柱組及配套裝備在頂板事故中的應用
|
湖南煤礦安監局救援指揮中心
|
謝四明、易俊華、
彭友明
|
三等獎
|
安全生產應急大數據建設機制初探
|
四川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信息中心
|
蔣坤
|
三等獎
|
大數據時代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探析
|
吉林省安全監管局
|
曹宇光
|
三等獎
|
危險化學品滅火救援實戰技術培訓研究
|
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廣州安是一應急技術公司
|
俞祚福、管佳林
|
三等獎
|
LNG接收站應急預案標準化指南研究
|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公司
|
邱健勇、楊勇、
王海東、竇星、
畢曉星
|
三等獎
|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問題研究
|
四川省安全監管局、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公司
|
侯建明、武玉梁
|
三等獎
|
我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過程控制框架設計與有效運行的構想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華梅
|
三等獎
|
基于FMEA的企業應急管理標準化建設研究
|
兗礦國泰化工公司
|
秦卿、楊貴州、
宮德卿、王秀國、
梁家勇
|
三等獎
|
煤層打鉆防滅火技術研究及應用
|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公司礦山救援中心
|
韓秋林、王小林、
王增鋒、劉濤
|
三等獎
|
油氣管道應急搶險體系構建和發展
|
油氣管道輸送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石油管道局維搶修分公司
|
王瑞利、馬駿宏、
彭春強
|
三等獎
|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公眾參與的方式方法研究
|
華北科技學院
|
顏燁、盧芳華、
劉永
|
三等獎
|
創新應急預案管理的幾點思考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張平遠
|
三等獎
|
供電企業應急能力評估體系的建立與分析
|
新疆新能咨詢公司
|
吳麗芳、賈莉、
章新濤、趙津、
閆曉春
|
三等獎
|
陸上油氣田井控應急救援裝備儲備問題研究
|
中國石油井控應急救援響應中心、中國石油川慶鉆探鉆采工程技術研究院
|
楊令瑞、王增年、
王閏
|
三等獎
|
試論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礦山安全生產應急管理
|
平頂山天安煤業公司救護大隊
|
汪洪奎
|
三等獎
|
政府應急平臺與企業應急平臺互聯互通建設機制研究
|
江西省新余市安全監管局
|
三等獎
|
|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研究
|
江西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余建國、郭再富、
曾曉明
|
三等獎
|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安全生產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運營模式研究
|
甘肅省張掖市礦山救護大隊
|
趙光龍
|
三等獎
|
鉆井井噴應急實戰培訓基地建設思路
|
中國石油渤海鉆探職工教育培訓中心
|
李健、趙鑫、
李愛忠、張勇、
楊曉亮
|
三等獎
|
安全生產應急準備與事故預防的工作邊界與工作范圍研究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張新迎
|
三等獎
|
理念與裝備——打造“以人為本”的應急救援裝備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高廣偉
|
三等獎
|
安全生產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培訓模式研究
|
山東科技大學
|
李安邦、李興東、
辛明尚、趙從從
|
三等獎
|
開展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責任險政策研究
|
江蘇省鹽城市安全監管局
|
沈巍昆
|
三等獎
|
化工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研究
|
大唐國際發電股份公司
|
張瑞兵、盛于藍、
聶躍東、涂廣偉、
李國忠、 楊向軍
|
三等獎
|
加強礦山應急救援文化建設初步探討
|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
|
邱雁
|
三等獎
|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程序研究
|
新疆天山水泥股份公司
|
張煒東
|
三等獎
|
煤礦企業事故應急預案評估研究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劉振文
|
三等獎
|
我國應急管理研究進展
|
華北科技學院
|
王幼莉、翁翼飛、
唐龍海
|
三等獎
|
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對策措施
|
江蘇省南通市安全監管局
|
徐榮、楊照信、
王亮
|
三等獎
|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費用補償問題研究
|
山東能源棗莊礦業(集團)公司礦山救護大隊
|
程良秀
|
三等獎
|
加強礦山救援隊建設使之成為我國應急救援隊伍的一支基本力量
|
遼寧鐵法煤業(集團)公司救護大隊
|
劉明輝
|
三等獎
|
礦山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
湖南省長沙礦山研究院公司、金屬礦山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廖文景、趙艷艷、
李暢、李冀、
盛建紅
|
三等獎
|
淺析救護指戰員在臨戰狀態下的心理障礙和應急對策
|
平頂山天安煤業公司救護大隊
|
謝曉磊、郭俊山
|
三等獎
|
石油石化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制度標準體系框架研究
|
中國石油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
|
王嘉麟、曾錚、
靳鵬
|
三等獎
|
石油石化企業安全生產應急準備能力評估
|
中國石油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
|
三等獎
|
|
體驗式培訓在應急救援培訓中的應用研究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劉倩
|
三等獎
|
改革礦山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
鄭州礦山救護大隊
|
王國占、牛大奇
孫浩鋒
|
三等獎
|
區域性重大危險源監管與應急處置之實踐研究
|
安徽省淮南市安全監管局
|
康亞
|
三等獎
|
心理因素對安全生產救援隊伍影響
|
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公司救護大隊
|
王志廣
|
三等獎
|
礦山救護隊在非煤礦山企業應急能力提升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研究
|
山東能源龍礦集團救護大隊
|
徐孟利、苗東升
|
三等獎
|
煤礦應急救援隊伍預防性安全檢查研究
|
神華新疆能源公司安監局救護大隊
|
郭海、譚申林、
李成良
|
三等獎
|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行政執法主要內容及方法研究
|
江蘇省淮安市安全監管局
|
何有華、黃學勇
|
三等獎
|
堅持繼承 善于創新搞好新常態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
|
河南省洛陽市煤炭工業局
|
劉志剛
|
三等獎
|
借四中全會東風,促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發展
|
湖南省益陽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李超
|
三等獎
|
對礦山救護培訓工作的若干探索
|
江西煤礦安監局
|
童志剛、閆勇兵
|
三等獎
|
煤礦企業應急管理能力現狀與提升對策研究
|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公司
|
張全武、歐陽輝、
西龍
|
三等獎
|
淺談煤礦應急救援與服務
|
神華新疆能源公司安監局
|
王紅林、徐月
|
三等獎
|
淺談如何加強礦山救護小隊的建設與管理
|
新疆煤礦安監局救援指揮中心
|
段天翔
|
三等獎
|
全景圖技術的二維與三維聯動礦山救援指揮系統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劉永立
|
三等獎
|
政府應急平臺與企業應急平臺互聯互通建設機制研究
|
湖南省安全監管局、南京工業大學
|
朱崇洲、劉云生、
王三明
|
三等獎
|
抓好“雙盲”演練 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何維、石小寶
|
三等獎
|
關于政府應急平臺與企業應急平臺互聯互通建設的思考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市安全監管局
|
欒婷婷、李懷冰、
高建村、封光
|
三等獎
|
基層單位應急能力評估體系研究與實踐
|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
衛東
|
三等獎
|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論的應急救援組織人員培訓的方法研究
|
沈陽化工大學、遼寧省安全生產救援指揮中心
|
曹秀平、張福群、
吉尚偉、馬鳴
|
三等獎
|
江西省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及事故統計分析研究
|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
唐敏康、鄭宇、
黃同林、夏巍巍
|
三等獎
|
安全生產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運營模式研究
|
遼寧鐵法煤業(集團)公司救護大隊
|
孫玉印、劉明輝
|
三等獎
|
三大石油公司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建設
|
中國石化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國石化集團、中國石油集團、中國海油總公司
|
趙永華、袁紀武、
張志剛、劉景凱、
趙蘭詳
|
三等獎
|
中國石化應急管理和應急預案優化技術探討
|
中國石化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國石化集團安全監管局、中國石化天津分公司
|
朱先俊、袁紀武、
馬浩然、劉坤、米紅梅、姚冰
|
三等獎
|
應急預案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作用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高雙喜
|
三等獎
|
中國石油基層崗位應急處置“一案一卡”模式與推廣應用
|
中國石油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
|
丁樹成、楊芳、
欒國華、儲勝利
|
三等獎
|
石化企業典型情景事件桌面演練探索與應用
|
中國石化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
|
馬浩然、袁紀武、
朱先俊
|
三等獎
|
新型礦山應急決策一體化指揮信息平臺綜合通信模式研究
|
重慶煤礦安監局救援指揮中心、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
|
李先明、吳燕清、
鄭萬波、王克全、
康厚清
|
三等獎
|
關于加強新疆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
新疆煤礦安監局救援指揮中心
|
劉江
|
三等獎
|
關于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管的探討
|
黑龍江省勞動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省安全監管局
|
王光彬、許茸、
王勇、周鳳江
|
三等獎
|
基于FTA的加油站安全事故風險評估研究
|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
劉玲
|
三等獎
|
加強煤礦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對策措施
|
江西煤礦安監局、
江西省能源集團公司
|
陳臘根、劉久武
|
三等獎
|
煤礦本質安全評價的RBF神經網絡模擬及影響因素分析
|
華北科技學院
|
由偉、劉亞秀、
王杰億、林倩、
王玉葛
|
三等獎
|
淺論新形勢下礦山救護隊的管理創新
|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公司礦山救援中心
|
李紅偉、張玉通、
董忠賢、朱雪峰、
張彥彬
|
三等獎
|
淺析安全生產專職礦山應急救援隊伍運營模式
|
貴州省金沙縣安全監管局
|
三等獎
|
|
深入開展應急演練工作的重點環節研究,切實提高公司整體應急能力,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
中國石油克拉瑪依石化公司
|
張俊成、胡愛民、
劉細敏
|
三等獎
|
瓦斯爆炸事故處理原則和技術要點探討
|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公司
|
楊志鋒、李秀峰、
曹瑞偉
|
三等獎
|
政府購買社會化專業救援組織提供礦山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服務模式研究
|
湖北煤礦安監局
|
鄧峰
|
三等獎
|
北京市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模式研究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市安全監管局
|
呂鵬飛、李懷冰、
高建村、欒婷婷、
王欣
|
優秀獎
|
飛機主制造商參加事故調查對策措施研究
|
上海飛機客戶服務公司
|
邱明杰、任和、
王志強
|
優秀獎
|
關于開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
|
海南省發展戰略研究所
海南省委黨校
|
李長茂、陳迪斯
|
優秀獎
|
淺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
|
徐州礦務(集團)新疆公司
|
戴湘林
|
優秀獎
|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問題探討
|
遼寧省阜新市安全監管局應急辦
|
|
優秀獎
|
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與預案模式研究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安全監管局
|
劉生武
|
優秀獎
|
關于煤礦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與處置程序的探討
|
撫順礦業集團公司救護大隊
|
劉世國
|
優秀獎
|
應急演練模式和方法研究
|
中海油中海實業公司
|
優秀獎
|
|
應急演練模式及方法研究—以中國商飛四川分公司為例
|
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四川公公司
|
莊浩剛、陳明德、
肖彥成、袁弋博
|
優秀獎
|
應急預案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
新疆水滴建設工程安全服務公司
|
翟勇、姚鑫
|
優秀獎
|
渤海海上石油平臺溢油風險概率評估研究
|
中海石油環保服務(天津)公司、中國石油大學
|
劉保占、安偉、
魏文普、 段夢蘭
|
優秀獎
|
阿克蘇市安全生產應急能力建設相關問題淺析及對策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安全監管局
|
張懷志
|
優秀獎
|
礦山應急救援軍事化建設問題的研究
|
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公司
|
張笑飛
|
優秀獎
|
煤礦安全生產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運營模式研究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董長吉
|
優秀獎
|
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應急準備評估內容研究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康健
|
優秀獎
|
淺談礦山救護隊員培訓質量的提高
|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公司礦山救援中心
|
劉濤、王增鋒
|
優秀獎
|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問題研究
|
遼寧萬益職業衛生技術咨詢公司、遼寧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
|
劉洋、張洪澤、戴世鑫
|
優秀獎
|
探討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與評審
|
海南省安全監管局、 海南省工業研究所
|
優秀獎
|
|
應急演練模式及方法研究
|
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總裝制造中心
|
余澤民、王海、
尹素英
|
優秀獎
|
整體國家安全觀視閾下責任事故應急管理協同研究
|
青海省委黨校
|
李桂娥
|
優秀獎
|
泄漏事故情景動態演化概念模型研究
|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重慶市安全監管局
|
縱孟、張印
|
優秀獎
|
應急演練的模式和方法研究
|
遼寧省盤錦市安全監管局
|
黃曉豐
|
優秀獎
|
關于加快推進區域礦山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思考
|
神華集團安全監察局
|
趙開功
|
優秀獎
|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大斷面技術操作訓練可行性問題研究
|
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公司救護大隊
|
暴喜武
|
優秀獎
|
采煤工作面火災事故處置新技術的應用
|
遼寧阜新礦業(集團)公司
|
姜文彥
|
優秀獎
|
加強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培訓工作的幾點思考
|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
李勝利
|
優秀獎
|
煤礦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運營模式研究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州煤炭工業管理局
|
杜金波
|
優秀獎
|
永煤集團救護隊伍運營模式研究
|
河南能源集團公司
|
王剛、王勇、
李秀峰、甘信鋒、
王金豹、呂超、
張洋
|
優秀獎
|
構建高效煤礦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培訓模式研究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蒲文龍
|
優秀獎
|
關于新疆電力應急救援隊伍運營機制建設研究
|
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
|
李官虎
|
優秀獎
|
基層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思考
|
河南省南陽市安全監管局應急中心
|
張明玖
|
優秀獎
|
加強救援裝備管理創新的研究
|
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公司救護大隊
|
魏云波
|
優秀獎
|
建立與發揮我國溢油應急管理中介組織作用的政策措施研究
|
中海油能源發展公司
|
安偉、陳戎、
粟馳、呂長龍、
宋玉伏
|
優秀獎
|
論企業文化在軍事化礦山救護隊管理中的作用
|
福建省永安煤業公司永安救護隊
|
劉大海
|
優秀獎
|
提高溢油應急現場處置能力的對策措施
|
中國石油海上應急救援響應中心
|
王亞峰、劉嘯夫
|
優秀獎
|
推動溢油燃燒清除技術在國內應用的配套政策研究
|
中國石油海上應急救援響應中心
|
李華、孫偉博
|
優秀獎
|
?;窇本仍犖榈倪h程技術專家支持系統研究
|
山東省危險化學品魯南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
|
楊貴州、秦卿
|
優秀獎
|
針對海底管線應急搶修及海底管線維修生產活動中的安全管控理論研究
|
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維修公司
|
賈璐瑾、白寧、
成二輝、劉振宇
|
優秀獎
|
中小化工企業應急救援裝備配備方案設計
|
湖北省安全監管局
|
姜威、付小懿
|
優秀獎
|
惠州大亞灣石油化學工業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創新模式探索與實踐
|
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管委會
|
黃偉才
|
優秀獎
|
基于大數據的危險化學品安全及應急管理管理模式探索
|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危險化學品登記中心、中國石化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
|
孫春媛、毛文鋒、
于學春、王偉強、
劉馨澤
|
優秀獎
|
安全生產專職救援隊伍培訓模式研究
|
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公司救護大隊
|
王國喜
|
優秀獎
|
基層政府礦山救護隊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
遼寧省本溪市安全監管局應急辦
|
王健
|
優秀獎
|
礦山救護隊應急能力建設的技術方法研究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王維維
|
優秀獎
|
煉化企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培訓演練基地基本配置與實訓課程設置
|
中國石油遼陽機電儀研修中心
|
張鳳英、馬磊、
韓廣濤、蔣國亮
|
優秀獎
|
淺談設立救護隊專職后勤保障人員的必要性
|
福建省三明市三泉礦山救護公司
|
陳文正
|
優秀獎
|
煤礦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與運營模式研究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礦山救護隊
|
優秀獎
|